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9 | 下载80

目的 了解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状态,并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设病例组48例(住院的川崎病患儿),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36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3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川崎病患儿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TT均较对照组缩短,而FIB则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N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FIB较对照组增高(P=0.01);CAL组与NCAL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0.01),FIB值增高(P=0.02).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较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推测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

作者:阳明玉;张明;秦静庭;王丹

来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9 年 8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9 | 下载:80
作者:
阳明玉;张明;秦静庭;王丹
来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9 年 8卷 5期
标签:
儿童 川崎病 急性期 凝血功能 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 了解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状态,并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设病例组48例(住院的川崎病患儿),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36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3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川崎病患儿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TT均较对照组缩短,而FIB则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N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FIB较对照组增高(P=0.01);CAL组与NCAL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0.01),FIB值增高(P=0.02).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较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推测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