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7 | 下载111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1年1月对采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5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8例,女87例;年龄6~75岁,平均45.6岁;新鲜齿状突骨折53例(AdersonⅡC型),游离齿突30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18例,寰枢椎旋转脱位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11例,颅底凹陷症11例.影像学评价包括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情况、术后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颈枕区疼痛缓解进行评价.结果:150例患者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置钉300枚,5例患者寰椎行挂钩固定.术后CT显示寰椎椎弓根螺钉理想置钉275枚(91.7%),可接受置钉14枚(4.7%),不可接受置钉11枚(3.6%).15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25.4个月,新鲜骨折患者均骨折愈合,140例植骨融合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术前VAS、JOA评分分别为(7.2±1.1)、(7.3±2.4)分,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3.2±1.1)、(13.3±2.4)分.结论: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并提供足够的机械稳定,获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对于年轻有较高活动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后路固定非融合技术,并避免取髂骨植骨.

作者:张强华;陈其昕;李方财;陈刚;韩斌

来源:中国骨伤 2013 年 26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7 | 下载:111
作者:
张强华;陈其昕;李方财;陈刚;韩斌
来源:
中国骨伤 2013 年 26卷 6期
标签:
寰椎 枢椎 关节不稳定性 骨折固定术,内 颈椎 Atlas Axis Joint instability Fracture fixation,internal Cervical vertebrae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1年1月对采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5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8例,女87例;年龄6~75岁,平均45.6岁;新鲜齿状突骨折53例(AdersonⅡC型),游离齿突30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18例,寰枢椎旋转脱位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11例,颅底凹陷症11例.影像学评价包括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情况、术后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颈枕区疼痛缓解进行评价.结果:150例患者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置钉300枚,5例患者寰椎行挂钩固定.术后CT显示寰椎椎弓根螺钉理想置钉275枚(91.7%),可接受置钉14枚(4.7%),不可接受置钉11枚(3.6%).15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25.4个月,新鲜骨折患者均骨折愈合,140例植骨融合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术前VAS、JOA评分分别为(7.2±1.1)、(7.3±2.4)分,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3.2±1.1)、(13.3±2.4)分.结论: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并提供足够的机械稳定,获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对于年轻有较高活动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后路固定非融合技术,并避免取髂骨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