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2 | 下载82

目的:使用自行研制的动力型肘关节支具,通过观察其患健侧Baumann角(B角)角度差的变化,评估其用于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X线片诊断为GartlandⅡ、Ⅲ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共120例,分为治疗组和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7.27±4.36)岁,病程(1.48±1.26) d;对照组58例,其中男47例,女11例,年龄(8.02±3.82)岁,病程(1.20±1.11) d。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复位15 d后使用肘支具,直至90 d观察结束。对照组使用小夹板外固定,30 d后去除小夹板。两组于复位后即刻、15 d、30 d、60 d、90 d、6个月、1年拍X线片测量B角,复位后同时摄健侧X线片测量健侧B角,并计算患侧与健侧B角差。复位后90 d及1年时参照Flynn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有1年以上随访,均达到骨折治愈标准。随访肘内翻发生情况:治疗组无,对照组4例。患健侧B角差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复位后30 d开始至90 d对照组B角差增加的幅度比治疗组大(P<0.01)。结论:应用动力型弹性外固定支具对稳定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B角有确定性效果。

作者:李伟强;郭跃明;何健;卢凤珊

来源:中国骨伤 2013 年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2 | 下载:82
作者:
李伟强;郭跃明;何健;卢凤珊
来源:
中国骨伤 2013 年 8期
标签:
肱骨骨折 肘 畸形 外固定器 儿童 Humeral fractures Elbow Abnormalities External fixators Child
目的:使用自行研制的动力型肘关节支具,通过观察其患健侧Baumann角(B角)角度差的变化,评估其用于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X线片诊断为GartlandⅡ、Ⅲ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共120例,分为治疗组和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7.27±4.36)岁,病程(1.48±1.26) d;对照组58例,其中男47例,女11例,年龄(8.02±3.82)岁,病程(1.20±1.11) d。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复位15 d后使用肘支具,直至90 d观察结束。对照组使用小夹板外固定,30 d后去除小夹板。两组于复位后即刻、15 d、30 d、60 d、90 d、6个月、1年拍X线片测量B角,复位后同时摄健侧X线片测量健侧B角,并计算患侧与健侧B角差。复位后90 d及1年时参照Flynn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有1年以上随访,均达到骨折治愈标准。随访肘内翻发生情况:治疗组无,对照组4例。患健侧B角差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复位后30 d开始至90 d对照组B角差增加的幅度比治疗组大(P<0.01)。结论:应用动力型弹性外固定支具对稳定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B角有确定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