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92

目的:评价我院自行研制的膀胱安全测定装置在诊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37.52±8.6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使用膀胱安全测定装置检查后,给予分型,依据分型结果给予个体化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至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0例入院即给予膀胱安全测定装置检查,将神经源性膀胱分型,I 型(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5例,II 型(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16例,III 型(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14例, IV 型(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5例,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膀胱康复方案。造瘘术后2例中1例建立反射性排尿,2例可自主排尿但排尿困难者排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余36例均将留置尿管拔除,采用间歇导尿,且均建立反射性膀胱,达到有效排尿,至统计时30例每天导尿残余尿量均<80 ml,不行间歇导尿。患者从导尿至首次反射

作者:石秀秀;秦江;胡鸢;唐金树;张铁松;王晓晶;原艳丽;郭继东;侯树勋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 年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92
作者:
石秀秀;秦江;胡鸢;唐金树;张铁松;王晓晶;原艳丽;郭继东;侯树勋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 年 10期
标签:
脊髓损伤 膀胱,神经原性 设备和供应 康复 Spinal cord injuries Urinary bladder,neurogenic Equipment and Supplies Rehabilitation
目的:评价我院自行研制的膀胱安全测定装置在诊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37.52±8.6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使用膀胱安全测定装置检查后,给予分型,依据分型结果给予个体化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至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0例入院即给予膀胱安全测定装置检查,将神经源性膀胱分型,I 型(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5例,II 型(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16例,III 型(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14例, IV 型(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5例,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膀胱康复方案。造瘘术后2例中1例建立反射性排尿,2例可自主排尿但排尿困难者排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余36例均将留置尿管拔除,采用间歇导尿,且均建立反射性膀胱,达到有效排尿,至统计时30例每天导尿残余尿量均<80 ml,不行间歇导尿。患者从导尿至首次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