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77

目的 探讨单纯退变性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纯退变性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9例单纯退变性腰椎间孔狭窄患者,其中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4(45 ~ 73)岁,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腰椎CT和腰椎MRI检查,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责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在三维重建的矢状位CT和矢状位MRI上分别测量责任节段两侧椎间孔的面积,将所有单侧症状患者的健侧与症状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评价症状侧椎间孔狭窄的程度;对比在CT及MRI上测量的椎间孔面积.结果 29例获24.2(8~41)个月的随访,其中单侧症状患者22例,双侧症状患者7例.术前所有患者责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平均为(9.38±3.49)mm,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增加至(13.19±2.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单侧症状患者术前CT及MRI上症状侧(SCT1=135.69±6.82,SMRI1=123.04±5.63)的椎间孔面积(单位:mm2)均明显小于健侧的(SCT2=139.65±6.24,SMRI2=136.00±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新民;李悦;管波清;刘书茂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6 年 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77
作者:
刘新民;李悦;管波清;刘书茂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6 年 5卷 1期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脊柱融合术 诊断显像 Lumbar vertebrae Spinal diseases Spinal Fusion Diagnostic imaging
目的 探讨单纯退变性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纯退变性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9例单纯退变性腰椎间孔狭窄患者,其中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4(45 ~ 73)岁,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腰椎CT和腰椎MRI检查,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责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在三维重建的矢状位CT和矢状位MRI上分别测量责任节段两侧椎间孔的面积,将所有单侧症状患者的健侧与症状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评价症状侧椎间孔狭窄的程度;对比在CT及MRI上测量的椎间孔面积.结果 29例获24.2(8~41)个月的随访,其中单侧症状患者22例,双侧症状患者7例.术前所有患者责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平均为(9.38±3.49)mm,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增加至(13.19±2.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单侧症状患者术前CT及MRI上症状侧(SCT1=135.69±6.82,SMRI1=123.04±5.63)的椎间孔面积(单位:mm2)均明显小于健侧的(SCT2=139.65±6.24,SMRI2=136.00±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