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4 | 下载48

目的:探讨大鼠肠梗阻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模型,按肠梗阻时间不同进行分组,采血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浓度,取肠系膜淋巴结鉴定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肠梗阻12 h后血清IFABP浓度开始升高,随着肠梗阻时间的推移,血清IFABP浓度值逐渐上升,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变化趋势一致,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841,P<0.01)。肠梗阻24 h后血清DAO活性升高,至48 h后达峰值,随后下降。大鼠肠梗阻48 h后才开始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肠梗阻早期就发生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细菌移位滞后于血清生物学指标改变。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变化可用来判断肠黏膜损伤程度的生物学指标,为肠梗阻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验依据。

作者:蔡长茂;陈恩德;陈燕婵;李威

来源:中国基层医药 2014 年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4 | 下载:48
作者:
蔡长茂;陈恩德;陈燕婵;李威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2014 年 5期
标签:
肠梗阻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二胺氧化酶 细菌移位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Diamine oxidase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目的:探讨大鼠肠梗阻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模型,按肠梗阻时间不同进行分组,采血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浓度,取肠系膜淋巴结鉴定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肠梗阻12 h后血清IFABP浓度开始升高,随着肠梗阻时间的推移,血清IFABP浓度值逐渐上升,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变化趋势一致,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841,P<0.01)。肠梗阻24 h后血清DAO活性升高,至48 h后达峰值,随后下降。大鼠肠梗阻48 h后才开始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肠梗阻早期就发生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细菌移位滞后于血清生物学指标改变。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变化可用来判断肠黏膜损伤程度的生物学指标,为肠梗阻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