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7 | 下载392

目的:研究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共58例,其中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23~67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4滑脱16例、L5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退变组)29例,男5例,女24例,年龄45~85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3滑脱3例、L4滑脱23例、L5滑脱3例.峡部裂组和退变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25.5分和22.0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两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峡部裂组患者LL、TK和滑脱角分别为52.2°±10.9°、25.3°±11.1°、9.9°±6.4°,明显高于退变组的44.2°±15.4°、23.4°±12.6°、6.0°±3.9°(P<0.05);退变组患者SVA为30.6±40.6mm,明显高于峡部裂组的4.6±24.9mm (P<0.01).两组患者的骨盆形态学

作者:刘勇;刘臻;朱锋;朱泽章;钱邦平;王斌;俞杨;邱勇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年 23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7 | 下载:392
作者:
刘勇;刘臻;朱锋;朱泽章;钱邦平;王斌;俞杨;邱勇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年 23卷 4期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峡部裂性 退变性 脊柱骨盆形态 矢状面
目的:研究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共58例,其中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23~67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4滑脱16例、L5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退变组)29例,男5例,女24例,年龄45~85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3滑脱3例、L4滑脱23例、L5滑脱3例.峡部裂组和退变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25.5分和22.0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两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峡部裂组患者LL、TK和滑脱角分别为52.2°±10.9°、25.3°±11.1°、9.9°±6.4°,明显高于退变组的44.2°±15.4°、23.4°±12.6°、6.0°±3.9°(P<0.05);退变组患者SVA为30.6±40.6mm,明显高于峡部裂组的4.6±24.9mm (P<0.01).两组患者的骨盆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