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7 | 下载137

目的 对2013-2015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采用法国Bio Mérieux Vitek2 Compact系统和Vitek MS进行菌株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或者K-B法,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我院共分离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非重复菌株,每年均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0%左右,其中1230株来源于痰标本,占58.8%,其次为分泌物364株(17.4%)和尿224株(10.7%).病区来源最高为呼吸病房,占17.0%,其次为重症医学科(12.3%)和神经外科(8.5%).其中,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每年依次为7.6%、9.4%和10.0%,呈逐年增加趋势.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测定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3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25.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9.0%),但是近3年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有所增加,逐年分别为10.7%、12.1%和13.1%.并且统计耐药性变迁时发现近3年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6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逐年增高(9.0%、13.2%和14.1%),环丙沙星MIC为4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却逐年降低(20.1%、14.3%和13.6%).结论 我院铜绿

作者:王詝;孙珊

来源: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 年 42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7 | 下载:137
作者:
王詝;孙珊
来源: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 年 42卷 7期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rug resistance Antimicrobial agent
目的 对2013-2015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采用法国Bio Mérieux Vitek2 Compact系统和Vitek MS进行菌株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或者K-B法,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我院共分离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非重复菌株,每年均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0%左右,其中1230株来源于痰标本,占58.8%,其次为分泌物364株(17.4%)和尿224株(10.7%).病区来源最高为呼吸病房,占17.0%,其次为重症医学科(12.3%)和神经外科(8.5%).其中,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每年依次为7.6%、9.4%和10.0%,呈逐年增加趋势.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测定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3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25.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9.0%),但是近3年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有所增加,逐年分别为10.7%、12.1%和13.1%.并且统计耐药性变迁时发现近3年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6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逐年增高(9.0%、13.2%和14.1%),环丙沙星MIC为4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却逐年降低(20.1%、14.3%和13.6%).结论 我院铜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