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8 | 下载17

目的:确定钩突的大小,为钩突切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50套颈椎C3~C7,共250块颈椎,测量钩突高度、宽度、前后径和钩间距及椎体上矢径和椎体下横径。结果:钩突高从C3~C7逐渐减小,C3为(6.0±1.1) mm,C7为(4.9±1.3) mm;钩突宽在C3~C6小于C7,C3为(4.8±1.0) mm,C6为(4.8±1.0) mm,C7为 (5.1±0.9) mm;钩突前后径从C4~C7逐渐减少,C4为(11.6±1.7) mm,C7为(9.6±1.7) mm;钩突间距、椎体上矢径和椎体下横径从C3~C7逐渐增大,分别为(19.1±2.0)~(25.6±1.9) mm、(19.3±2.4)~(26.9±2.2) mm、(14.4±1.4)~(16.1±1.9) mm。结论:钩突形态学资料有助于经前外侧入路钩突切除术、钩突椎间孔切开术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初国良;彭映基;冯正巩;徐朝任

来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 年 1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8 | 下载:17
作者:
初国良;彭映基;冯正巩;徐朝任
来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 年 19卷 1期
标签:
颈椎 钩突 减压 前外侧入路
目的:确定钩突的大小,为钩突切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50套颈椎C3~C7,共250块颈椎,测量钩突高度、宽度、前后径和钩间距及椎体上矢径和椎体下横径。结果:钩突高从C3~C7逐渐减小,C3为(6.0±1.1) mm,C7为(4.9±1.3) mm;钩突宽在C3~C6小于C7,C3为(4.8±1.0) mm,C6为(4.8±1.0) mm,C7为 (5.1±0.9) mm;钩突前后径从C4~C7逐渐减少,C4为(11.6±1.7) mm,C7为(9.6±1.7) mm;钩突间距、椎体上矢径和椎体下横径从C3~C7逐渐增大,分别为(19.1±2.0)~(25.6±1.9) mm、(19.3±2.4)~(26.9±2.2) mm、(14.4±1.4)~(16.1±1.9) mm。结论:钩突形态学资料有助于经前外侧入路钩突切除术、钩突椎间孔切开术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