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VRZ)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伏立康唑片每次200 mg,bid,口服或每次200 mg,q12 h,口服.在给药开始后4~7 d,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并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30次VRZ治疗(26例)的MM患者,血药浓度均值为(2.73±1.45)μmol·L-1.VRZ治疗期间肝毒性发生率为40.0%,精神毒性发生率为20.0%,视觉异常发生率为6.7%.χ2分析表明,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与VRZ浓度无相关性,VRZ浓度与任一ADR均无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越大,则肝毒性发生风险越高(P<0.05);对于精神毒性,给药前 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异常(P<0.05)和白蛋白水平低(P<0.05)则提示其发生高风险;未发现影响视觉毒性发生的因素.结论 VRZ治疗MM患者IFD时,需密切监测其血药浓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谈志远;刘维;陈恳;石伟龙;张元元;胡凯;赵荣生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 年 36卷 2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谈志远;刘维;陈恳;石伟龙;张元元;胡凯;赵荣生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 年 36卷 20期
标签:
伏立康唑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药物监测 细胞色素P4502C19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VRZ)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伏立康唑片每次200 mg,bid,口服或每次200 mg,q12 h,口服.在给药开始后4~7 d,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并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30次VRZ治疗(26例)的MM患者,血药浓度均值为(2.73±1.45)μmol·L-1.VRZ治疗期间肝毒性发生率为40.0%,精神毒性发生率为20.0%,视觉异常发生率为6.7%.χ2分析表明,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与VRZ浓度无相关性,VRZ浓度与任一ADR均无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越大,则肝毒性发生风险越高(P<0.05);对于精神毒性,给药前 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异常(P<0.05)和白蛋白水平低(P<0.05)则提示其发生高风险;未发现影响视觉毒性发生的因素.结论 VRZ治疗MM患者IFD时,需密切监测其血药浓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