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2 | 下载157

目的:探讨破裂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大径<3 mm,11例为破裂组,31例为非破裂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三维DSA形状进行评价,并根据计算机模拟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数。对比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的动脉瘤形状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未破裂组比破裂组多发动脉瘤更常见[58.1%(18/31)比9.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2)破裂组动脉瘤复杂流场模式和变化流场模式比率高于未破裂组[63.6%(7/11)比6.5%(2/31),P <0.01;45.5%(5/11)比3.2%(1/31),P =0.003];(3)破裂组动脉瘤壁面切应力中位数(P 25,P 75)为0.74(0.52,0.86),未破裂组为1.03(0.83,3.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多见于多发动脉瘤的患者。对壁面切应力低和流场复杂且变化的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宜积极手术干预。

作者:张莹;荆林凯;张倩倩;刘健;张义森;穆士卿;杨新健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5 年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2 | 下载:157
作者:
张莹;荆林凯;张倩倩;刘健;张义森;穆士卿;杨新健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5 年 12期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Intracranial aneurysms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minimal aneurysms Hemodynamics
目的:探讨破裂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大径<3 mm,11例为破裂组,31例为非破裂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三维DSA形状进行评价,并根据计算机模拟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数。对比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的动脉瘤形状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未破裂组比破裂组多发动脉瘤更常见[58.1%(18/31)比9.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2)破裂组动脉瘤复杂流场模式和变化流场模式比率高于未破裂组[63.6%(7/11)比6.5%(2/31),P <0.01;45.5%(5/11)比3.2%(1/31),P =0.003];(3)破裂组动脉瘤壁面切应力中位数(P 25,P 75)为0.74(0.52,0.86),未破裂组为1.03(0.83,3.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多见于多发动脉瘤的患者。对壁面切应力低和流场复杂且变化的微小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宜积极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