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 以及性别、 年龄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 方法2011年4—7月, 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 (VIA-Youth) 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 对全国10个样本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 (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苏、 广东、 福建、 重庆、 广西、 内蒙古、 安徽) 及1 个样本市 (石家庄) 的70 628名青少年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水平测量, 其中有效数据为47 872份. 性别、 年龄因素对积极心理品质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为 ( 719.31 ±84.06) 分, 抑郁症状得分为 (14.64 ±10.08) 分. 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与年龄呈正相关 (rs =0.097, P<0.001),而与性别、 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呈负相关 ( rs值分别为-0.026、 -0.489, P<0.001). 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反向预测抑郁症状 (β=-0.495, P <0.001). 性别对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β=-0.007, P=0.095). 年龄对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β=-0.056, P<0.001). 结论 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 其效果在年龄大的青少年中更为明显.

作者:张红英;李新影;王宇宸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2016 年 1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张红英;李新影;王宇宸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年 19卷 1期
标签:
青少年 积极心理品质 抑郁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调节作用 Adolescent Character strengths Depression Sex factor Age factor Regulatory effect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 以及性别、 年龄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 方法2011年4—7月, 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 (VIA-Youth) 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 对全国10个样本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 (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苏、 广东、 福建、 重庆、 广西、 内蒙古、 安徽) 及1 个样本市 (石家庄) 的70 628名青少年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水平测量, 其中有效数据为47 872份. 性别、 年龄因素对积极心理品质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为 ( 719.31 ±84.06) 分, 抑郁症状得分为 (14.64 ±10.08) 分. 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与年龄呈正相关 (rs =0.097, P<0.001),而与性别、 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呈负相关 ( rs值分别为-0.026、 -0.489, P<0.001). 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反向预测抑郁症状 (β=-0.495, P <0.001). 性别对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β=-0.007, P=0.095). 年龄对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β=-0.056, P<0.001). 结论 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 其效果在年龄大的青少年中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