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3 | 下载73

目的:评估临床和肺生理指标的时间变化量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26例 IPF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时间,对随访6个月(纳入随访4~8个月的患者,81例)和12个月(纳入随访9~15个月的患者,52例)时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临床和肺生理指标〔呼吸困难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 O2)〕较基础变量的变化量(基础变量-随访6个月的变量;基础变量-随访12个月的变量)和变化率(变化量/基础变量)与 IPF 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依据各指标变化率作为分组的标准,将随访6个月时和12个月时的患者分别分为改善组、稳定组和恶化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各指标改善组、稳定组和恶化组生存率的差异。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IPF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2例患者随访13~8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1〔95

作者:彭守春;李学任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2016 年 19卷 3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3 | 下载:73
作者:
彭守春;李学任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年 19卷 35期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肺活量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Prognosis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Vital capacity
目的:评估临床和肺生理指标的时间变化量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26例 IPF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时间,对随访6个月(纳入随访4~8个月的患者,81例)和12个月(纳入随访9~15个月的患者,52例)时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临床和肺生理指标〔呼吸困难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 O2)〕较基础变量的变化量(基础变量-随访6个月的变量;基础变量-随访12个月的变量)和变化率(变化量/基础变量)与 IPF 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依据各指标变化率作为分组的标准,将随访6个月时和12个月时的患者分别分为改善组、稳定组和恶化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各指标改善组、稳定组和恶化组生存率的差异。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IPF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2例患者随访13~8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