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8 | 下载287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病后震颤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周围神经病后震颤患者15例为周围神经病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特发性震颤患者11例为对照组.收集入组对象的临床资料及神经电生理结果,分析周围神经病后震颤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两组震颤部位、频率、半宽功率、全宽功率、节律形式等震颤特点.结果 (1)临床特点:单纯感觉异常3例,单纯力弱4例,感觉异常伴力弱8例;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12例(12/15)、腓骨肌萎缩症2例(2/15)、双侧肘管综合征1例(1/15).(2)肌电图特点: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均受累10例,纯运动纤维受累4例,仅感觉纤维受累1例.(3)震颤部位、频率、功率及节律:15例均有双上肢远端姿势性震颤,双上肢静止性震颤2例,双下肢姿势性震颤2例.双上肢姿势性震颤频率4.6~11.1 Hz,平均(7.78±1.99)Hz,持物1000 g震颤频率为(7.86±1.84)Hz,意向性震颤频率为(7.41±1.98)Hz,3种状态间震颤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225,P>0.05),而半宽、全宽震颤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H=16.280,P<0.05;H=35.267,P<0.05);上下肢震颤节律形式为同步或同步+交替.(4)与特发性震颤区别:11例特发性震颤均有双上肢姿势性震颤,双上肢静止性震颤4例,头部震颤4例;

作者:王颖;潘华;翦凡;陈娜;张磊;杨硕;陈琳;王恒恒;张在强

来源: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0 年 27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8 | 下载:287
作者:
王颖;潘华;翦凡;陈娜;张磊;杨硕;陈琳;王恒恒;张在强
来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0 年 27卷 5期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震颤 特发性震颤 神经传导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病后震颤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周围神经病后震颤患者15例为周围神经病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特发性震颤患者11例为对照组.收集入组对象的临床资料及神经电生理结果,分析周围神经病后震颤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两组震颤部位、频率、半宽功率、全宽功率、节律形式等震颤特点.结果 (1)临床特点:单纯感觉异常3例,单纯力弱4例,感觉异常伴力弱8例;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12例(12/15)、腓骨肌萎缩症2例(2/15)、双侧肘管综合征1例(1/15).(2)肌电图特点: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均受累10例,纯运动纤维受累4例,仅感觉纤维受累1例.(3)震颤部位、频率、功率及节律:15例均有双上肢远端姿势性震颤,双上肢静止性震颤2例,双下肢姿势性震颤2例.双上肢姿势性震颤频率4.6~11.1 Hz,平均(7.78±1.99)Hz,持物1000 g震颤频率为(7.86±1.84)Hz,意向性震颤频率为(7.41±1.98)Hz,3种状态间震颤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225,P>0.05),而半宽、全宽震颤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H=16.280,P<0.05;H=35.267,P<0.05);上下肢震颤节律形式为同步或同步+交替.(4)与特发性震颤区别:11例特发性震颤均有双上肢姿势性震颤,双上肢静止性震颤4例,头部震颤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