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93 | 下载292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中的作用.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选择40例临床诊断为VVS的患儿进行HUTT(基础或基础+激发试验),同步监测实验者平卧位、倾斜后1、3、5、10、15、20、25、30、35、40、45min或者晕厥发作时以及恢复平卧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值: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分析.结果 40例HUTT实验组,23例为阳性,心脏抑制型(CI组)2例.血管抑制型(VD组)10例,混合型(MX组)11例,记录平卧位至倾斜住时(T1)、倾斜位全程(12)与恢复平卧位至实验结束(T3)三点的心率变异指标变化.VD组的LF/HF的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T1-T2-T3)始终是升高的(P=0.002).T1时两组的RR、SDNN、rMMSD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时两组的SDNN、rMMSD值均较平卧时降低,阳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5).至T3时,阴性组的rMMSD值又逐渐升高,与T1相仿,阳性组虽有所升高,但是仍然明显低于T1时(P=0.035).VD组的SDNN值在倾斜后持续降低并始终<100ms(P=0.023).结论 VV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符合Bezold-Jarisch反射的3个阶段,但各亚型间的变化程度不尽相同,提示VVS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较强,心率变异频域指标较时域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VVS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

作者:何岚;黄国英;田宏;石赟;俞岑妍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年 23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93 | 下载:292
作者:
何岚;黄国英;田宏;石赟;俞岑妍
来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年 23卷 6期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儿童 心率变异性 直立倾斜试验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中的作用.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选择40例临床诊断为VVS的患儿进行HUTT(基础或基础+激发试验),同步监测实验者平卧位、倾斜后1、3、5、10、15、20、25、30、35、40、45min或者晕厥发作时以及恢复平卧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值: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分析.结果 40例HUTT实验组,23例为阳性,心脏抑制型(CI组)2例.血管抑制型(VD组)10例,混合型(MX组)11例,记录平卧位至倾斜住时(T1)、倾斜位全程(12)与恢复平卧位至实验结束(T3)三点的心率变异指标变化.VD组的LF/HF的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T1-T2-T3)始终是升高的(P=0.002).T1时两组的RR、SDNN、rMMSD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时两组的SDNN、rMMSD值均较平卧时降低,阳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5).至T3时,阴性组的rMMSD值又逐渐升高,与T1相仿,阳性组虽有所升高,但是仍然明显低于T1时(P=0.035).VD组的SDNN值在倾斜后持续降低并始终<100ms(P=0.023).结论 VV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符合Bezold-Jarisch反射的3个阶段,但各亚型间的变化程度不尽相同,提示VVS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较强,心率变异频域指标较时域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VVS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