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8 | 下载364

目的 探讨三针法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方法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连续收治的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手术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针法横结肠造口组(35例)和传统横结肠造口组(35例).三针法造口:首先自内侧切口皮肤上中1/3交汇处在距皮0.5~1.0 cm处7号丝线缝合一针,自切口外侧进针,内侧出针,连缝针带线穿过横结肠边缘处的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切口外侧皮肤中上1/3交汇处再缝合一针,内侧进针外侧出针,再由无血管区穿至对侧;最后在造口上下两端各将横结肠浆肌层与皮肤缝合一针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后相关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三针法造口组造口时间较传统造口明显缩短[(3.2±1.3) min比(15.5±3.4) min,P<0.05],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皮炎和造口回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造口组[分别为5.7%(2/35)比34.3%(12/35),P=0.007;8.6%(3/35)比31.4%(11/35),P=0.036;0比17.1%(6/35),P=0.025],而造口脱垂和造口旁疝发生率的差异两组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三针法预防性结横结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较传统横结肠造口方法更

作者:赵玉洲;韩广森;霍明科;卫莉;邹启云;张玉姬;李剑;顾焱晖;曹养辉;张世甲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 年 20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8 | 下载:364
作者:
赵玉洲;韩广森;霍明科;卫莉;邹启云;张玉姬;李剑;顾焱晖;曹养辉;张世甲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 年 20卷 4期
标签:
直肠肿瘤 低位前切除手术 横结肠造口 Rectal neoplasms Lower anterial resection Tansverse colostomy
目的 探讨三针法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方法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连续收治的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手术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针法横结肠造口组(35例)和传统横结肠造口组(35例).三针法造口:首先自内侧切口皮肤上中1/3交汇处在距皮0.5~1.0 cm处7号丝线缝合一针,自切口外侧进针,内侧出针,连缝针带线穿过横结肠边缘处的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切口外侧皮肤中上1/3交汇处再缝合一针,内侧进针外侧出针,再由无血管区穿至对侧;最后在造口上下两端各将横结肠浆肌层与皮肤缝合一针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后相关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三针法造口组造口时间较传统造口明显缩短[(3.2±1.3) min比(15.5±3.4) min,P<0.05],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皮炎和造口回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造口组[分别为5.7%(2/35)比34.3%(12/35),P=0.007;8.6%(3/35)比31.4%(11/35),P=0.036;0比17.1%(6/35),P=0.025],而造口脱垂和造口旁疝发生率的差异两组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三针法预防性结横结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较传统横结肠造口方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