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3 | 下载0

目的 探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的可行性和适应证,并报告其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8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完成眶上锁孔入路开颅后,通过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即第二间隙),观察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并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解剖数据测量.在临床应用中,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9例.结果 眶上锁孔入路通过第二间隙可显露基底动脉上1/3段,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1段和部分P2段).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最低点与后床突水平间的直线距离为(5.0±1.2)mm,磨除后床突,距离可显著增加(3.4±1.0)mm(P<0.05).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延长线最远点到颅前窝的垂直距离为(12.4±2.3)mm,去除眉弓及部分眶顶,距离可显著增加(3.3±1.2)mm(P<0.05).9例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通过眶上锁孔入路成功夹闭,术后随访6~12个月,病人恢复好.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可显露不高于颅前窝水平10mm,不低于后床突水平5mm的基底动脉.磨除后床突和切除眉弓及部分眶顶可分别增加基底动脉近端、远端的显露.眶上锁孔入路中,经第二间隙夹闭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是手术最佳路径.

作者:麻育源;兰青

来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 年 15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3 | 下载:0
作者:
麻育源;兰青
来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 年 15卷 10期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入路,眶上锁孔 尸体解剖
目的 探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的可行性和适应证,并报告其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8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完成眶上锁孔入路开颅后,通过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即第二间隙),观察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并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解剖数据测量.在临床应用中,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9例.结果 眶上锁孔入路通过第二间隙可显露基底动脉上1/3段,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1段和部分P2段).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最低点与后床突水平间的直线距离为(5.0±1.2)mm,磨除后床突,距离可显著增加(3.4±1.0)mm(P<0.05).可观察到的基底动脉延长线最远点到颅前窝的垂直距离为(12.4±2.3)mm,去除眉弓及部分眶顶,距离可显著增加(3.3±1.2)mm(P<0.05).9例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通过眶上锁孔入路成功夹闭,术后随访6~12个月,病人恢复好.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可显露不高于颅前窝水平10mm,不低于后床突水平5mm的基底动脉.磨除后床突和切除眉弓及部分眶顶可分别增加基底动脉近端、远端的显露.眶上锁孔入路中,经第二间隙夹闭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是手术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