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0

目的 探索急性脑梗死(ACI)病人溶栓前后缺血半暗带(IP)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按照PWI/DWI错配原理入选具有IP的ACI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动脉介入溶栓及静脉溶栓.根据DWI异常信号的高低选取梗死核心区、核心区边缘、梗死核心区与边缘之间、梗死区外周4个点,并测量手术前后4点的rADC.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将术后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与rAD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病人以上4点的rAD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ADC从梗死核心区到梗死区外周呈单调递增.除梗死核心区外,术后实验组其余3点的rAD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实验组的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或短于对照组(P=0.016,P=0.000).术后rADC与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均P=0.000).结论 IP区的rhDC越高代表脑细胞生命力越强,rADC可量化评价溶栓的疗效且表明动脉介入溶栓效果优于静脉溶栓.

作者:罗赛华;肖绍文;郭赛群;阮玉山;梁仔;邱兵

来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 年 16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0
作者:
罗赛华;肖绍文;郭赛群;阮玉山;梁仔;邱兵
来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 年 16卷 2期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介入溶栓术 相对弥散系数
目的 探索急性脑梗死(ACI)病人溶栓前后缺血半暗带(IP)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按照PWI/DWI错配原理入选具有IP的ACI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动脉介入溶栓及静脉溶栓.根据DWI异常信号的高低选取梗死核心区、核心区边缘、梗死核心区与边缘之间、梗死区外周4个点,并测量手术前后4点的rADC.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将术后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与rAD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病人以上4点的rAD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ADC从梗死核心区到梗死区外周呈单调递增.除梗死核心区外,术后实验组其余3点的rAD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实验组的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或短于对照组(P=0.016,P=0.000).术后rADC与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均P=0.000).结论 IP区的rhDC越高代表脑细胞生命力越强,rADC可量化评价溶栓的疗效且表明动脉介入溶栓效果优于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