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7 | 下载0

目的 通过观察缺氧缺血致脑损伤大鼠在不同时间段SCN8A基因的表达,探讨由于缺氧缺血导致脑损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每组分为3h、6h、12 h、1d、3d、7d六个时点,采用Rice法制作动物模型(HIBD模型),于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SCN8A基因表达产物Nav1.6蛋白在膜结构中含量的差异,并比较不同时点各组的差异.结果 HE染色可见缺氧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层次不清,细胞周围腔隙扩大,局部神经元坏死、崩解,形成坏死灶,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毛细血管显著扩张,血管周围腔隙扩大,并有红细胞泄露到腔隙中,且损伤程度随缺氧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观察发现缺氧缺血时间越长,脑细胞损伤愈明显,细胞膜皱褶、破碎;线粒体堆积、嵴消失、空泡化,细胞核边集化、破损.缺氧缺血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Nav1.6蛋白表达水平在缺氧缺血3d、7d均升高(P<0.05),缺氧缺血3h、6h、12 h和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氧缺血脑损伤后,脑组织SCN8A基因的表达提高,且在3d、7d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缺血时Na+通道含量的改变,是造成脑细胞进一步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作者:徐辉;邱洪斌;商云飞;谢宁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年 26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7 | 下载:0
作者:
徐辉;邱洪斌;商云飞;谢宁
来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年 26卷 8期
标签:
缺氧缺血脑损伤 SCN8A 基因表达 Nav 1.6蛋白 大鼠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SCN8A Gene expression Nav 1.6 Rats
目的 通过观察缺氧缺血致脑损伤大鼠在不同时间段SCN8A基因的表达,探讨由于缺氧缺血导致脑损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每组分为3h、6h、12 h、1d、3d、7d六个时点,采用Rice法制作动物模型(HIBD模型),于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SCN8A基因表达产物Nav1.6蛋白在膜结构中含量的差异,并比较不同时点各组的差异.结果 HE染色可见缺氧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层次不清,细胞周围腔隙扩大,局部神经元坏死、崩解,形成坏死灶,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毛细血管显著扩张,血管周围腔隙扩大,并有红细胞泄露到腔隙中,且损伤程度随缺氧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观察发现缺氧缺血时间越长,脑细胞损伤愈明显,细胞膜皱褶、破碎;线粒体堆积、嵴消失、空泡化,细胞核边集化、破损.缺氧缺血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Nav1.6蛋白表达水平在缺氧缺血3d、7d均升高(P<0.05),缺氧缺血3h、6h、12 h和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氧缺血脑损伤后,脑组织SCN8A基因的表达提高,且在3d、7d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缺血时Na+通道含量的改变,是造成脑细胞进一步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