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4 | 下载120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时复苏液体对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方法用指多糖(LPS)静脉注射复制犬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和林格液(RS)复苏组.模型成功后稳定1 h记为0 min,分别予以HES和RS复苏60 min (1 ml·kg-1·min-1),然后以同等速度输入生理盐水维持180 min.经肺动脉漂浮导管和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导管监测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胸腔内血管容量(ITBVI),平均动脉压 (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心排血指数(CI);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乳酸水平,并计算氧输送指数(DO2)、氧耗指数(VO2);用电磁流量计记录肠系膜血流量;用胃肠张力计监测肠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计算肠黏膜-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和肠黏膜pH值(pHi).记录制模前及复苏0、30、60、120、180和240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内脏器官灌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制模前比较,0 min两组MAP和C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0 min比较,HES组30 min后MAP明显升高,60 min后恢复到制模前水平,而RS组MAP也明显升高,120 min后恢复至制模前水平(P均<0.05);液体复苏30 min后,两组CI和ITBVI均明显升高(P均<0.05),240 min仍明显高于0 min,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全身氧代谢改变:制模后两组动

作者:杨毅;邱海波;刘松桥;陈永铭;李娜;沈菊芳;李家琼

来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年 17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4 | 下载:120
作者:
杨毅;邱海波;刘松桥;陈永铭;李娜;沈菊芳;李家琼
来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年 17卷 12期
标签:
休克,感染性 内脏器官灌注 血流动力学 液体治疗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时复苏液体对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方法用指多糖(LPS)静脉注射复制犬感染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和林格液(RS)复苏组.模型成功后稳定1 h记为0 min,分别予以HES和RS复苏60 min (1 ml·kg-1·min-1),然后以同等速度输入生理盐水维持180 min.经肺动脉漂浮导管和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导管监测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胸腔内血管容量(ITBVI),平均动脉压 (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心排血指数(CI);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乳酸水平,并计算氧输送指数(DO2)、氧耗指数(VO2);用电磁流量计记录肠系膜血流量;用胃肠张力计监测肠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计算肠黏膜-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和肠黏膜pH值(pHi).记录制模前及复苏0、30、60、120、180和240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内脏器官灌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制模前比较,0 min两组MAP和C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0 min比较,HES组30 min后MAP明显升高,60 min后恢复到制模前水平,而RS组MAP也明显升高,120 min后恢复至制模前水平(P均<0.05);液体复苏30 min后,两组CI和ITBVI均明显升高(P均<0.05),240 min仍明显高于0 min,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全身氧代谢改变:制模后两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