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24

目的 评价转染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复合生物可降解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观察BMP-2基因对促进移植骨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 利用携带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carrying BMP-2 gene,Ad-BMP-2)转染MSCs及复合人工骨制备.取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5 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0侧).各组采用不同材料植入缺损,A组:Ad-BMP-2转染MSCs+聚乳酸/聚己内酯(polylactic acid/polycaprolactone,PLA/PCL);B组:β-半乳糖酐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MSCs+PLA/PCL;C组:未转染MSCs+PLA/PCL;D组:单纯PLA/PCL.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组处死5只动物,行X线片、微血管分布、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并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检测及微血管计数. 结果 A组4周时见移植骨内片状成骨影,有较多新生血管长入,支架孔隙内充满软骨痂,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围绕微血管生长,VEGF表达及微血管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时移植骨内成骨逐渐增多,微血管迂曲扩张并相互连接,软骨痂转变为小梁骨;12周时皮质骨连续,髓腔再通,微血管呈规则地纵

作者:李建军;韩冬;孙鸿斌;王欢;徐莘香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年 20卷 9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24
作者:
李建军;韩冬;孙鸿斌;王欢;徐莘香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年 20卷 9期
标签:
骨形成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基因治疗 血管化
目的 评价转染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复合生物可降解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观察BMP-2基因对促进移植骨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 利用携带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carrying BMP-2 gene,Ad-BMP-2)转染MSCs及复合人工骨制备.取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5 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0侧).各组采用不同材料植入缺损,A组:Ad-BMP-2转染MSCs+聚乳酸/聚己内酯(polylactic acid/polycaprolactone,PLA/PCL);B组:β-半乳糖酐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MSCs+PLA/PCL;C组:未转染MSCs+PLA/PCL;D组:单纯PLA/PCL.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组处死5只动物,行X线片、微血管分布、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并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检测及微血管计数. 结果 A组4周时见移植骨内片状成骨影,有较多新生血管长入,支架孔隙内充满软骨痂,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围绕微血管生长,VEGF表达及微血管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时移植骨内成骨逐渐增多,微血管迂曲扩张并相互连接,软骨痂转变为小梁骨;12周时皮质骨连续,髓腔再通,微血管呈规则地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