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9 | 下载0

目的:观察反义凝血酶受体(ATR)和p21双基因治疗对WK Y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抑制效果,探寻基因治疗再狭窄的有效途径. 方法:将42只雄性WKY大鼠随机分成基因治疗组(导入rAAV/AP组 ,n=18)、载体对照组(导入rAAV /GFP组,n=18)和正常对照组([ WTBX n=6).构建含有ATR和p21双基因及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伴随病毒(AAV)载体pSNAV/AP和pSNAV/GFP,用重组单纯疱疹病毒(rHS V)生产体系包装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rAAV):rA AV/AP和rAAV/GFP.将rAAV/AP或rAAV/GFP导入拉伤的WKY 大鼠的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4、6周取材,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凝血酶受体(TR)和p21在动脉壁中的表达.图像分析和统计学检验双基因的疗效. 结果: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导入血管壁的新生内膜和中膜并获得稳定表达.图像和统计学分析说明:基因治疗后2、4和6周,双基因治疗组 (p21和ATR)的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较载体对照组组内膜减少 59.2

作者:米立国;孟宪敏;赵秀文;刘冬青;丁金凤;王学礼;吴小兵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1 年 16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9 | 下载:0
作者:
米立国;孟宪敏;赵秀文;刘冬青;丁金凤;王学礼;吴小兵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2001 年 16卷 5期
标签:
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 p21 基因治疗 重组 腺病毒伴随病毒 WKY大鼠
目的:观察反义凝血酶受体(ATR)和p21双基因治疗对WK Y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抑制效果,探寻基因治疗再狭窄的有效途径. 方法:将42只雄性WKY大鼠随机分成基因治疗组(导入rAAV/AP组 ,n=18)、载体对照组(导入rAAV /GFP组,n=18)和正常对照组([ WTBX n=6).构建含有ATR和p21双基因及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伴随病毒(AAV)载体pSNAV/AP和pSNAV/GFP,用重组单纯疱疹病毒(rHS V)生产体系包装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rAAV):rA AV/AP和rAAV/GFP.将rAAV/AP或rAAV/GFP导入拉伤的WKY 大鼠的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4、6周取材,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凝血酶受体(TR)和p21在动脉壁中的表达.图像分析和统计学检验双基因的疗效. 结果: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导入血管壁的新生内膜和中膜并获得稳定表达.图像和统计学分析说明:基因治疗后2、4和6周,双基因治疗组 (p21和ATR)的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较载体对照组组内膜减少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