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基于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考察威胁自我调节因素(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和动机调节因素(生命意义感)在自杀诱导因素(归属受挫与负面评价恐惧)和结局变量(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归属受挫问卷、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无法容忍不确定性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积极与消极自杀意念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对1 325名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采用AMOS 20.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1)女生比男生有较多的负面评价恐惧体验[(41.89±9.96)分,(40.31±10.68)分, t=2.03, P<0.05];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比来自城镇地区的学生体验到较多的归属受挫[(23.83±8.87)分,(22.49±9.17)分, t=2.51, P<0.05]。(2)归属受挫、负面评价恐惧及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0.24~0.59,均 P<0.001),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r=-0.43, r=-0.22,均 P<0.001)。(3)自杀意念中介了归属受挫与自杀行为( β=0.34, P<0.001)及负面评价恐惧与自杀行为间的关系

作者:于永菊;何敏

来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2 年 31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于永菊;何敏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2 年 31卷 8期
标签:
归属受挫 负面评价恐惧 无法容忍不确定性 生命意义感 自杀意念 自杀行为 Thwarted belongingness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Meaning in life Suicidal ideation Suicidal behavior
目的:基于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考察威胁自我调节因素(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和动机调节因素(生命意义感)在自杀诱导因素(归属受挫与负面评价恐惧)和结局变量(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归属受挫问卷、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无法容忍不确定性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积极与消极自杀意念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对1 325名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采用AMOS 20.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1)女生比男生有较多的负面评价恐惧体验[(41.89±9.96)分,(40.31±10.68)分, t=2.03, P<0.05];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比来自城镇地区的学生体验到较多的归属受挫[(23.83±8.87)分,(22.49±9.17)分, t=2.51, P<0.05]。(2)归属受挫、负面评价恐惧及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0.24~0.59,均 P<0.001),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r=-0.43, r=-0.22,均 P<0.001)。(3)自杀意念中介了归属受挫与自杀行为( β=0.34, P<0.001)及负面评价恐惧与自杀行为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