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75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的长期疗效以及随访相关技术细节.方法 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2.25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8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按常规方法置入CRT后对起搏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观察长期疗效.结果 随访12个月,经过双心室起搏辅以优化的起搏参数及药物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从29%提高至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65.8 mm缩小至59.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S波从144 ms缩短至124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因而心衰住院事件减少.结论 CRT能够使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随访优化起搏参数和药物治疗对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赖兆新;宋岸坚;谭文锋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2 年 10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75
作者:
赖兆新;宋岸坚;谭文锋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2 年 10卷 5期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参数优化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的长期疗效以及随访相关技术细节.方法 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2.25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8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按常规方法置入CRT后对起搏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观察长期疗效.结果 随访12个月,经过双心室起搏辅以优化的起搏参数及药物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从29%提高至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65.8 mm缩小至59.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S波从144 ms缩短至124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因而心衰住院事件减少.结论 CRT能够使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随访优化起搏参数和药物治疗对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