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16 | 下载232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 点.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完成79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7.4±3.3)岁,体重6.5~42.0(17.8±8.7)kg.其中房间隔缺损1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5例;室间隔缺损55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5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在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右侧第3肋间腋中线与第5肋间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3.5~6.0(4.7±1.3)cm,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单纯房间隔缺损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缺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1例因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体外循环时间(63.4±1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6±14.3)min,术后24 h胸腔引流40~130(85.3±26.5)ml.68例患者术后未输血.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安全、可靠,可减少用血量,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帆;陆方林;崔勇;刘小刚;赵立波;薛清;徐志云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年 11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16 | 下载:232
作者:
乔帆;陆方林;崔勇;刘小刚;赵立波;薛清;徐志云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年 11卷 7期
标签:
微创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urgical therapy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 点.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完成79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7.4±3.3)岁,体重6.5~42.0(17.8±8.7)kg.其中房间隔缺损1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5例;室间隔缺损55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5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在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右侧第3肋间腋中线与第5肋间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3.5~6.0(4.7±1.3)cm,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单纯房间隔缺损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缺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1例因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体外循环时间(63.4±1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6±14.3)min,术后24 h胸腔引流40~130(85.3±26.5)ml.68例患者术后未输血.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安全、可靠,可减少用血量,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