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7 | 下载0

目的 了解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的受欺负经历及其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校园欺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问卷匿名调查上海市2所高校(1所高职院校和1所综合大学)1 963名学生,用x2检验比较两校学生受欺负经历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欺负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联.结果 2所高校大学生曾经受言语欺负比例最高(24.5%).综合大学学生被威胁恐吓、受身体欺负及被勒索钱财报告率均高于高职院校学生(x2值分别为19.27,6.08,7.46,P值均<0.05).随着受欺负学段及时长数增长,学生受欺负报告率下降,且有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可能性增大(P值均<0.05).小学阶段曾受欺负者更可能在大学时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症状(OR=2.532,95%CI=1.183~5.417).而初中、高中是否受欺负以及受欺负的时长对大学阶段是否出现明显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受欺负经历对心理成长有不良影响,社会各级各界有理由进行干预.

作者:夏志娟;张喆;袁媛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7 年 38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7 | 下载:0
作者:
夏志娟;张喆;袁媛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年 38卷 8期
标签:
精神卫生 人际关系 回归分析 学生 Mental heal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Students
目的 了解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的受欺负经历及其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校园欺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问卷匿名调查上海市2所高校(1所高职院校和1所综合大学)1 963名学生,用x2检验比较两校学生受欺负经历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欺负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联.结果 2所高校大学生曾经受言语欺负比例最高(24.5%).综合大学学生被威胁恐吓、受身体欺负及被勒索钱财报告率均高于高职院校学生(x2值分别为19.27,6.08,7.46,P值均<0.05).随着受欺负学段及时长数增长,学生受欺负报告率下降,且有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可能性增大(P值均<0.05).小学阶段曾受欺负者更可能在大学时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症状(OR=2.532,95%CI=1.183~5.417).而初中、高中是否受欺负以及受欺负的时长对大学阶段是否出现明显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受欺负经历对心理成长有不良影响,社会各级各界有理由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