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3 | 下载0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和成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 213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孩子自我报告和父母报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中位数均为120.00 min.孩子年龄越大、具有更强的享乐和社交动机的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更长(β值分别为0.12,0.11,0.09,P值均<0.01);父母更多地与孩子沟通手机使用并知晓孩子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孩子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和自我表现手机使用动机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长(β值分别为-0.06,-0.03,-0.04,-0.16,P值均<0.05).年龄更大的孩子手机成瘾水平更低(β=-0.04,P<0.05);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并知晓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能够有效降低孩子的手机成瘾程度(β值分别为-0.09,-0.14,P值均<0.01);有更强的工具性手机使用动机的孩子手机成瘾程度更低(β=-0.22,P<0.01);与手机相关的父母监控、自我表现和享乐手机使用动机与儿童青少年手机成瘾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03,0.29,P值均<0.05).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成瘾受到手机使用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手机

作者:周楠;王少凡;朱曦淳;汪怡;陈玲;曹洪健;梁玥;张锦涛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2 年 43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3 | 下载:0
作者:
周楠;王少凡;朱曦淳;汪怡;陈玲;曹洪健;梁玥;张锦涛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年 43卷 8期
标签:
便携式电话 工具使用行为 行为,成瘾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和成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 213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孩子自我报告和父母报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中位数均为120.00 min.孩子年龄越大、具有更强的享乐和社交动机的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更长(β值分别为0.12,0.11,0.09,P值均<0.01);父母更多地与孩子沟通手机使用并知晓孩子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孩子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和自我表现手机使用动机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长(β值分别为-0.06,-0.03,-0.04,-0.16,P值均<0.05).年龄更大的孩子手机成瘾水平更低(β=-0.04,P<0.05);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并知晓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能够有效降低孩子的手机成瘾程度(β值分别为-0.09,-0.14,P值均<0.01);有更强的工具性手机使用动机的孩子手机成瘾程度更低(β=-0.22,P<0.01);与手机相关的父母监控、自我表现和享乐手机使用动机与儿童青少年手机成瘾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03,0.29,P值均<0.05).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成瘾受到手机使用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