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8 | 下载137

目的 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建立癫患儿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4至200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并应用丙戊酸常规治疗的癫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血药浓度数据、生理指标及与其他抗癫药联合用药情况.采用NONMEM法建立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采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拟合丙戊酸的药动学过程, 吸收速率常数固定为1.9·h~(-1),个体间变异用对数模型,采用个体间变异和残差变异有交互作用的一级速率条件算法计算.考察生理和联合用药对表观分布容积(V/F)和相对清除率(CL/F)的影响.模型验证采用200次bootstrap法.结果 纳入癫患儿321例,收集血药浓度数据点390个,每例患儿采样1~5个.丙戊酸单药治疗115/321例(35.8

作者:郁莉斐;丁俊杰;石珩;李智平;焦正;王艺

来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9 年 4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8 | 下载:137
作者:
郁莉斐;丁俊杰;石珩;李智平;焦正;王艺
来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9 年 4卷 6期
标签:
丙戊酸 群体药动学 癫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儿童
目的 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建立癫患儿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4至200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并应用丙戊酸常规治疗的癫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血药浓度数据、生理指标及与其他抗癫药联合用药情况.采用NONMEM法建立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采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拟合丙戊酸的药动学过程, 吸收速率常数固定为1.9·h~(-1),个体间变异用对数模型,采用个体间变异和残差变异有交互作用的一级速率条件算法计算.考察生理和联合用药对表观分布容积(V/F)和相对清除率(CL/F)的影响.模型验证采用200次bootstrap法.结果 纳入癫患儿321例,收集血药浓度数据点390个,每例患儿采样1~5个.丙戊酸单药治疗115/321例(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