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8 | 下载7

目的研究宜昌市居民病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水平.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评判居民病伤死因构成及减寿损失之间的逻辑效应关系.结果1978~1999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前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其中: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达191.60/10万,在居民病伤死因中所占位置始终是第1位.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平均年死亡率为179.92/10万,女性为204.64/10万,女性高于男性.②恶性肿瘤一直居死亡原因第2位,年均死亡率为85.62/10万,男性105.44/10万高于女性63.48/10万.③损伤与中毒总死亡率由1978年的71.35/10万下降至1999年的45.20/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3位.损伤与中毒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减寿损失损伤与中毒最高占17.80‰;肿瘤次之占10.70‰.结论居民病伤死因顺位及构成已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循环系病取代传染病成为第1位死因,死亡年龄日趋老年化,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另外面对伤害的减寿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应引起有关部门对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作者:董美阶;程德明;董学平

来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 年 4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8 | 下载:7
作者:
董美阶;程德明;董学平
来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 年 4卷 2期
标签:
居民死因 流行特征 减寿分析
目的研究宜昌市居民病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水平.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评判居民病伤死因构成及减寿损失之间的逻辑效应关系.结果1978~1999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前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其中: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达191.60/10万,在居民病伤死因中所占位置始终是第1位.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平均年死亡率为179.92/10万,女性为204.64/10万,女性高于男性.②恶性肿瘤一直居死亡原因第2位,年均死亡率为85.62/10万,男性105.44/10万高于女性63.48/10万.③损伤与中毒总死亡率由1978年的71.35/10万下降至1999年的45.20/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3位.损伤与中毒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减寿损失损伤与中毒最高占17.80‰;肿瘤次之占10.70‰.结论居民病伤死因顺位及构成已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循环系病取代传染病成为第1位死因,死亡年龄日趋老年化,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另外面对伤害的减寿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应引起有关部门对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