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2 | 下载36

目的 研究叶下珠的抗补体活性及活性成分.方法以活性筛选跟踪为向导,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方法对叶下珠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3C-NMR波谱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其抑制补体的活性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筛选出叶下珠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为抗补体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2个抗补体活性成分,经鉴定为柯里拉京和鞣花酸.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均明显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其IC50分别为53.77、176.54、102.23 mg ·L-1,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溶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干扰了补体经典途径成分C1、C2、C4形成C3转化酶.结论 叶下珠的多酚组分是其主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其机制与这些组分影响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有关.

作者:朱芳娟;侯灵莉;孙黔云;杨庆雄

来源: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8 年 34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2 | 下载:36
作者:
朱芳娟;侯灵莉;孙黔云;杨庆雄
来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8 年 34卷 5期
标签:
叶下珠 活性成分 抗补体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C3转化酶 Phyllanthus urinaria active constituents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classical pathway alterna-tive pathway C3 convertase
目的 研究叶下珠的抗补体活性及活性成分.方法以活性筛选跟踪为向导,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方法对叶下珠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3C-NMR波谱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其抑制补体的活性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筛选出叶下珠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为抗补体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2个抗补体活性成分,经鉴定为柯里拉京和鞣花酸.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均明显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其IC50分别为53.77、176.54、102.23 mg ·L-1,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溶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干扰了补体经典途径成分C1、C2、C4形成C3转化酶.结论 叶下珠的多酚组分是其主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其机制与这些组分影响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