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1 | 下载148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和消化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ESD的793例消化道病变患者的完整资料,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迟发性出血组(n=67)和非出血组(n=726)、穿孔组(n=47)和未穿孔组(n =746)以及消化道狭窄组(n=38)和非狭窄组(n=75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病变相关资料、手术相关资料等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行ESD的患者中,迟发性出血、穿孔和消化道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45%、5.93%和4.79%.单因素分析显示: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胃窦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以及病变分次切除;术后穿孔的危险因素为病变直径≥5 mm以及手术时间≥90 min;消化道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食管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以及病变深度至固有肌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胃窦发生病变>病变分次切除>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病变直径(≥5 mm);穿孔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手术时间(≥90 mm)>病变直径(≥5 mm);消化道狭窄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食管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病变深度至固有肌层.结论 行ESD的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胃窦病

作者:赵素芳;刘俊;舒晴

来源:中国医师杂志 2016 年 18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1 | 下载:148
作者:
赵素芳;刘俊;舒晴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2016 年 18卷 8期
标签: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胃黏膜/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Endoscopy,digestive system Gastric mucosa/SU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isk factors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和消化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ESD的793例消化道病变患者的完整资料,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迟发性出血组(n=67)和非出血组(n=726)、穿孔组(n=47)和未穿孔组(n =746)以及消化道狭窄组(n=38)和非狭窄组(n=75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病变相关资料、手术相关资料等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行ESD的患者中,迟发性出血、穿孔和消化道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45%、5.93%和4.79%.单因素分析显示: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胃窦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以及病变分次切除;术后穿孔的危险因素为病变直径≥5 mm以及手术时间≥90 min;消化道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食管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以及病变深度至固有肌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胃窦发生病变>病变分次切除>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病变直径(≥5 mm);穿孔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手术时间(≥90 mm)>病变直径(≥5 mm);消化道狭窄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食管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病变深度至固有肌层.结论 行ESD的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胃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