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7 | 下载67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我院2017年使用氟比洛芬酯的住院患者相关肝损害发生情况,自动筛选纳入病例,人工评价其关联性、ADR发生率、风险因素,总结发生特征.结果:氟比洛芬酯致肝损害发生率为3.00%,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为性别及用药时长(P<0.05),男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OR=0.652,95%CI:0.465–0.915),用药时长与其正相关(≤1 d:OR=0.353,95%CI:0.233–0.559;2~7 d:OR=0.362,95%CI:0.235–0.556;>7 d:OR=1),ADR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5.40±4.06)d.结论:氟比洛芬酯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为常见,多为轻度,临床用药中对于女性患者、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肝功能变化.利用专项软件实施ADR监测准确高效,以低成本付出实现高质量研究,可辅助药师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降低用药风险.

作者:刘浩;宋艳东;赵粟裕;柴栋;马亮;郭代红

来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8 年 1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7 | 下载:67
作者:
刘浩;宋艳东;赵粟裕;柴栋;马亮;郭代红
来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8 年 15卷 6期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肝损害 自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我院2017年使用氟比洛芬酯的住院患者相关肝损害发生情况,自动筛选纳入病例,人工评价其关联性、ADR发生率、风险因素,总结发生特征.结果:氟比洛芬酯致肝损害发生率为3.00%,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为性别及用药时长(P<0.05),男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OR=0.652,95%CI:0.465–0.915),用药时长与其正相关(≤1 d:OR=0.353,95%CI:0.233–0.559;2~7 d:OR=0.362,95%CI:0.235–0.556;>7 d:OR=1),ADR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5.40±4.06)d.结论:氟比洛芬酯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为常见,多为轻度,临床用药中对于女性患者、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肝功能变化.利用专项软件实施ADR监测准确高效,以低成本付出实现高质量研究,可辅助药师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降低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