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43 | 下载566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特征,增强对DPB的临床特点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的35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DPB诊断符合日本厚生省1998年第2次修订的DPB临床诊断标准或组织病理学标准.结果 35例DPB患者中,男性20例(57.1%)、女性15例(42.9%),男女比例为1.33∶1;平均年龄(42.2±15.6)岁,主要分布在40 ~ 49岁;平均病史(8.4±8.5)年.35例(100%)均出现慢性咳嗽,31例(88.6%)有较多脓痰,24例(68.6%)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28例(80.0%)肺部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26例(74.3%)有鼻窦炎病史,15例检测血凝集素实验者均为阴性,22例(73.3%)痰培养中可见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细菌,26例(83.9%)血气分析出现低氧血症,患者的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50%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量、25%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量的均值分别为60.5%、53.8%、25.9%、31.2%,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微结节和支气管扩张,29例(82.9%)曾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结论 国内的DPB与日本有不一样的特征:血凝集素实验多为阴性,且痰病原体构成谱不一致.DPB常被误诊,对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且合并鼻窦

作者:娄丽丽;巩海红;张明强;高金明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 年 37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43 | 下载:566
作者:
娄丽丽;巩海红;张明强;高金明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 年 37卷 6期
标签: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临床特征 肺功能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clinical features pulmonary function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特征,增强对DPB的临床特点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的35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DPB诊断符合日本厚生省1998年第2次修订的DPB临床诊断标准或组织病理学标准.结果 35例DPB患者中,男性20例(57.1%)、女性15例(42.9%),男女比例为1.33∶1;平均年龄(42.2±15.6)岁,主要分布在40 ~ 49岁;平均病史(8.4±8.5)年.35例(100%)均出现慢性咳嗽,31例(88.6%)有较多脓痰,24例(68.6%)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28例(80.0%)肺部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26例(74.3%)有鼻窦炎病史,15例检测血凝集素实验者均为阴性,22例(73.3%)痰培养中可见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细菌,26例(83.9%)血气分析出现低氧血症,患者的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50%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量、25%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量的均值分别为60.5%、53.8%、25.9%、31.2%,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微结节和支气管扩张,29例(82.9%)曾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结论 国内的DPB与日本有不一样的特征:血凝集素实验多为阴性,且痰病原体构成谱不一致.DPB常被误诊,对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且合并鼻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