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29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治疗参数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差异,为今后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提供临床试验参考。方法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的试验方法,选择12例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冲击波治疗1次,A组参数为(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0 bar,频率8 Hz), B组参数为(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6 bar,频率20 Hz),冲击次数均为3000次,在经过10天的清洗期后,两组交换,原A组的患者接受B组参数冲击,原B组的患者接受A组参数冲击。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两组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ositive range of motion,PROM)、改良Tardieu量表(modiifed Tardieu scale,MTS)。结果两组的PROM和MTS中R1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P<0.01),MTS中(x)分级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PROM和R1,虽A组均数略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单次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有即时的缓解作用,但其最佳治疗参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鲍勇;包兴华;丁旭;孙晓培;谢青

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年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295
作者:
鲍勇;包兴华;丁旭;孙晓培;谢青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年 6期
标签: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 偏瘫 肌张力 参数比较 Pneumatic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Hemiplegic paralysis Muscle tension Parameter comparison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治疗参数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差异,为今后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提供临床试验参考。方法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的试验方法,选择12例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冲击波治疗1次,A组参数为(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0 bar,频率8 Hz), B组参数为(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6 bar,频率20 Hz),冲击次数均为3000次,在经过10天的清洗期后,两组交换,原A组的患者接受B组参数冲击,原B组的患者接受A组参数冲击。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两组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ositive range of motion,PROM)、改良Tardieu量表(modiifed Tardieu scale,MTS)。结果两组的PROM和MTS中R1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P<0.01),MTS中(x)分级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PROM和R1,虽A组均数略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单次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有即时的缓解作用,但其最佳治疗参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