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1 | 下载139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凯福隆)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自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接诊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79例,均经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颅脑CT以及血常规检查等方法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头孢唑肟治疗组、凯福隆治疗组,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通过ELISA、荧光定量PCR法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blot)法,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细胞炎性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以及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蛋白含量或者mRN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相关药物的具体治疗机制。结果:ELISA法结果显示,相比于头孢唑肟组,凯福隆组在治疗后的炎性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也保持一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蛋白含量发现,头孢唑肟组治疗后未有明显降低,而凯福隆组治疗后,MMP-9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合MMP-9在血脑屏障中的影响,凯福隆药物通过显著降低MMP-9水平从而改善患儿脑膜炎症状,为今后研究小儿细菌性及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基础。

作者:王蕊艳;谢基华

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2013 年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1 | 下载:139
作者:
王蕊艳;谢基华
来源: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年 12期
标签:
凯福隆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Cefotaxime Sodium Pediatric purulent meningitis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凯福隆)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自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接诊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79例,均经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颅脑CT以及血常规检查等方法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头孢唑肟治疗组、凯福隆治疗组,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通过ELISA、荧光定量PCR法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blot)法,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细胞炎性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以及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蛋白含量或者mRN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相关药物的具体治疗机制。结果:ELISA法结果显示,相比于头孢唑肟组,凯福隆组在治疗后的炎性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也保持一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蛋白含量发现,头孢唑肟组治疗后未有明显降低,而凯福隆组治疗后,MMP-9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合MMP-9在血脑屏障中的影响,凯福隆药物通过显著降低MMP-9水平从而改善患儿脑膜炎症状,为今后研究小儿细菌性及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