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3 | 下载40

目的 报道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引起的面部皮肤感染1例并进行相关真菌学研究.方法 患者女,29岁,两颊对称性浸润性红斑数年.皮损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经形态观察、分生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及利用豚鼠致病性实验重现组织病理特征.结果 直接镜检未见明显菌丝,体外培养后为单一菌落,经棉兰染色、小培养、扫描电镜、分子生物学均鉴定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均可见典型特征.体外药敏试验提示,该菌对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泊沙康唑、雷夫康唑、伏立康唑、特比萘芬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豚鼠致病性实验中,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豚鼠皮下注射处大体可见脓肿,体表涂抹处大体表现红斑、丘疹、脱屑,免疫抑制组症状持续较久.皮下注射处较体表涂抹处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可见多核巨细胞包裹菌丝或孢子,伴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该患者为罕见的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免疫功能对该菌感染所致疾病的临床过程可能有影响.

作者:陈雪雯;朱红梅;温海

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6 年 11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3 | 下载:40
作者:
陈雪雯;朱红梅;温海
来源: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6 年 11卷 6期
标签:
暗孢节菱孢 皮肤真菌病 动物替代试验 Arthrinium phaeospermum dermatomycoses animal testing alternatives
目的 报道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引起的面部皮肤感染1例并进行相关真菌学研究.方法 患者女,29岁,两颊对称性浸润性红斑数年.皮损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经形态观察、分生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及利用豚鼠致病性实验重现组织病理特征.结果 直接镜检未见明显菌丝,体外培养后为单一菌落,经棉兰染色、小培养、扫描电镜、分子生物学均鉴定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均可见典型特征.体外药敏试验提示,该菌对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泊沙康唑、雷夫康唑、伏立康唑、特比萘芬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豚鼠致病性实验中,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豚鼠皮下注射处大体可见脓肿,体表涂抹处大体表现红斑、丘疹、脱屑,免疫抑制组症状持续较久.皮下注射处较体表涂抹处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可见多核巨细胞包裹菌丝或孢子,伴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该患者为罕见的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免疫功能对该菌感染所致疾病的临床过程可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