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96 | 下载408

目的探讨上皮样(组织细胞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例作电镜观察.结果年龄16~47岁,平均32岁,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部位:头面部4例,上肢3例,下肢2例.形态特征: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形态;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三五成群呈小巢状、索状、不规则状排列,分布于粘液间质中;间质可显著或少量粘液样变或玻璃样变;瘤细胞内含有原始血管腔;核分裂象、多形性及坏死少见;部分病例伴有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改变;1例见破骨细胞样的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例,7例波形蛋白均阳性,5例第八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阳性,2例细胞角蛋白弱阳性,1例CD68和α1-抗胰蛋白酶阳性.电镜观察1例见胞质内含丰富的微丝和少许的W-P小体.6例随访2~8年,3例在原发部位有1或2次复发,但未见有转移.结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其病因学尚不清楚.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赖日权;田野;冯晓冬;王卓才;张伟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1 年 3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96 | 下载:408
作者:
赖日权;田野;冯晓冬;王卓才;张伟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1 年 30卷 3期
标签:
血管内皮瘤,上皮样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外科
目的探讨上皮样(组织细胞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例作电镜观察.结果年龄16~47岁,平均32岁,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部位:头面部4例,上肢3例,下肢2例.形态特征: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形态;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三五成群呈小巢状、索状、不规则状排列,分布于粘液间质中;间质可显著或少量粘液样变或玻璃样变;瘤细胞内含有原始血管腔;核分裂象、多形性及坏死少见;部分病例伴有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改变;1例见破骨细胞样的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例,7例波形蛋白均阳性,5例第八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阳性,2例细胞角蛋白弱阳性,1例CD68和α1-抗胰蛋白酶阳性.电镜观察1例见胞质内含丰富的微丝和少许的W-P小体.6例随访2~8年,3例在原发部位有1或2次复发,但未见有转移.结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其病因学尚不清楚.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病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