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0 | 下载391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抑制剂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11例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术前经denosumab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 女性5例,男性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岁.骶骨6例,股骨2例,桡骨、胫骨及髌骨各1例.经denosumab治疗3~6个月后,肿瘤组织学上表现为巨细胞减少甚至消失;单一性的梭形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新骨形成,骨的形态可以是幼稚的骨样基质、编织状骨及较成熟的板层骨.影像学上显示显著的骨硬化,病变周边的硬化缘形成.3例发生于骶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5、6、11个月复发,其余术后经随访1~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组织形态与原病理表现截然不同,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denosumab治疗时间与形态学表现及复发情况的关系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宫丽华;刘巍峰;丁宜;张文;杨勇昆;鱼锋;黄国全;黄啸原;牛晓辉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8 年 47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0 | 下载:391
作者:
宫丽华;刘巍峰;丁宜;张文;杨勇昆;鱼锋;黄国全;黄啸原;牛晓辉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8 年 47卷 6期
标签:
巨细胞瘤,骨 RANK配体 诊断,鉴别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RANK ligand Diagnosis,differential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抑制剂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11例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术前经denosumab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 女性5例,男性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岁.骶骨6例,股骨2例,桡骨、胫骨及髌骨各1例.经denosumab治疗3~6个月后,肿瘤组织学上表现为巨细胞减少甚至消失;单一性的梭形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新骨形成,骨的形态可以是幼稚的骨样基质、编织状骨及较成熟的板层骨.影像学上显示显著的骨硬化,病变周边的硬化缘形成.3例发生于骶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5、6、11个月复发,其余术后经随访1~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组织形态与原病理表现截然不同,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denosumab治疗时间与形态学表现及复发情况的关系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