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74 | 下载52

目的 分析北京市非机动车辆交通伤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病案室2004-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患者资料,分析交通伤亡人群和发生时间分布特点、事故类型、受伤部位和伤情特点. 结果 (1)2004-2010年经北京市“120”急救中心参与抢救的非机动车交通伤且患者记录相对完整者5 198例,年龄18~59岁.(2)事故类型以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为主(3 635例);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是导致伤者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23例,82%).(3)自2004年至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发生数量呈增加趋势,1d中的事故高发时段为8:00~11:00.(4)常见损伤部位为下肢(1 961例),其次为颅脑损伤(1 550例)和多发伤(980例). 结论 非机动车驾乘人员是交通伤中脆弱的一方,应加强道路安全的宣传,实现交通高峰时段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分流行驶,佩戴安全头盔和护具,以减少非机动车驾乘人员的交通损伤.

作者:邓玖旭;安帅;陈博;徐春归;黎庆钿;殷晓峰;寇玉辉;张培训;王天兵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2013 年 29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74 | 下载:52
作者:
邓玖旭;安帅;陈博;徐春归;黎庆钿;殷晓峰;寇玉辉;张培训;王天兵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年 29卷 11期
标签:
事故,交通 流行病学 非机动车 Accidents,traffic Epidemiology Non-motor vehicles
目的 分析北京市非机动车辆交通伤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病案室2004-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患者资料,分析交通伤亡人群和发生时间分布特点、事故类型、受伤部位和伤情特点. 结果 (1)2004-2010年经北京市“120”急救中心参与抢救的非机动车交通伤且患者记录相对完整者5 198例,年龄18~59岁.(2)事故类型以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为主(3 635例);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是导致伤者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23例,82%).(3)自2004年至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发生数量呈增加趋势,1d中的事故高发时段为8:00~11:00.(4)常见损伤部位为下肢(1 961例),其次为颅脑损伤(1 550例)和多发伤(980例). 结论 非机动车驾乘人员是交通伤中脆弱的一方,应加强道路安全的宣传,实现交通高峰时段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分流行驶,佩戴安全头盔和护具,以减少非机动车驾乘人员的交通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