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77 | 下载96

目的 探讨管腔密度、扫描层厚和窗设置对非钙化性斑块CT值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20个心脏标本,配制1:50、1:40、1:30、1:20和1:200的5种浓度对比剂(300 mg I/ml的碘海醇),注入血管内行CT扫描.1:200浓度对比剂用作斑块基准状态CT值测量,其余4种浓度对比剂模拟不同管腔密度.采用兴趣区法分别测量4种管腔密度、2种扫描层厚(0.625 mm和1.250 mm)和2种窗设置(窗宽1000 HU、窗位150 HU和窗宽500 HU、窗位200 HU)下的斑块CT值.对管腔密度、层厚和窗设置对斑块CT值测量影响的比较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斑块CT值与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斑块24个.2种窗设置下斑块基准状态CT值分别为(23.90±6.87)HU和(29.00±7.26)HU.管腔密度和窗设置对斑块CT值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74和79.094,P值均<0.01),而2种层厚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033,P>0.05).斑块的CT值随管腔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管腔密度和窗设置影响斑块CT值测量,而0.625 mm层厚和1.250 mm层厚的影响不显著.斑块CT值随管腔密度增加而升高.

作者:李东;刘长宏;李锋坦;于铁链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8 年 4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77 | 下载:96
作者:
李东;刘长宏;李锋坦;于铁链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8 年 42卷 5期
标签:
冠状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oronary vessel Atherosclerosis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目的 探讨管腔密度、扫描层厚和窗设置对非钙化性斑块CT值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20个心脏标本,配制1:50、1:40、1:30、1:20和1:200的5种浓度对比剂(300 mg I/ml的碘海醇),注入血管内行CT扫描.1:200浓度对比剂用作斑块基准状态CT值测量,其余4种浓度对比剂模拟不同管腔密度.采用兴趣区法分别测量4种管腔密度、2种扫描层厚(0.625 mm和1.250 mm)和2种窗设置(窗宽1000 HU、窗位150 HU和窗宽500 HU、窗位200 HU)下的斑块CT值.对管腔密度、层厚和窗设置对斑块CT值测量影响的比较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斑块CT值与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斑块24个.2种窗设置下斑块基准状态CT值分别为(23.90±6.87)HU和(29.00±7.26)HU.管腔密度和窗设置对斑块CT值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74和79.094,P值均<0.01),而2种层厚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033,P>0.05).斑块的CT值随管腔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管腔密度和窗设置影响斑块CT值测量,而0.625 mm层厚和1.250 mm层厚的影响不显著.斑块CT值随管腔密度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