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70 | 下载396

目的:探讨中国Dysferlin肌病及不同临床亚型的下肢肌群MRI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经免疫印迹或DYSF基因确诊的Dysferlin肌病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肌酸激酶(CK)、改良Gardner?Medwin和Walton(GM?W)评分以及MRI T1WI及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图像。按照Mercuri脂肪替代评分标准对各肌肉评分。按临床亚型分为Miyoshi肌病(MM)、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 2B)及临床症状前期(2例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及2例运动不耐受患者)。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MM和LGMD 2B组上述指标及肌肉脂肪替代评分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脂肪化评分与病程及GM?W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39例行大腿MRI扫描,36例行小腿MRI扫描。在大腿层面,Dysferlin肌病的MRI脂肪化缺乏特异性,前后组肌群均可受累,而股直肌、缝匠肌及股薄肌受累相对较轻;在小腿层面,受累最明显的为比目鱼肌,其次为腓肠肌,形成前组(胫前肌、胫后肌以及腓长肌)肌群和后组(腓内、外肌)肌群受累轻而中间的比目鱼肌受累重的“三明治”样结构。4例临床症状前期患者中3例STIR提示小腿后群肌水肿,以比目鱼肌最明显。38例有症状患者中14例为MM,24例为LGMD 2B。除内收肌(F=5.239,P=0.028)、半膜肌(F=6.703,P=0.01

作者:李劲;褚梅花;朱雯华;罗苏珊;赵重波;卢家红;梁宗辉;奚剑英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5 年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70 | 下载:396
作者:
李劲;褚梅花;朱雯华;罗苏珊;赵重波;卢家红;梁宗辉;奚剑英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5 年 7期
标签:
肌疾病 磁共振成像 Dysferlin肌病 Muscular Diseas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ysferlinopathy
目的:探讨中国Dysferlin肌病及不同临床亚型的下肢肌群MRI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经免疫印迹或DYSF基因确诊的Dysferlin肌病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肌酸激酶(CK)、改良Gardner?Medwin和Walton(GM?W)评分以及MRI T1WI及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图像。按照Mercuri脂肪替代评分标准对各肌肉评分。按临床亚型分为Miyoshi肌病(MM)、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 2B)及临床症状前期(2例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及2例运动不耐受患者)。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MM和LGMD 2B组上述指标及肌肉脂肪替代评分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脂肪化评分与病程及GM?W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39例行大腿MRI扫描,36例行小腿MRI扫描。在大腿层面,Dysferlin肌病的MRI脂肪化缺乏特异性,前后组肌群均可受累,而股直肌、缝匠肌及股薄肌受累相对较轻;在小腿层面,受累最明显的为比目鱼肌,其次为腓肠肌,形成前组(胫前肌、胫后肌以及腓长肌)肌群和后组(腓内、外肌)肌群受累轻而中间的比目鱼肌受累重的“三明治”样结构。4例临床症状前期患者中3例STIR提示小腿后群肌水肿,以比目鱼肌最明显。38例有症状患者中14例为MM,24例为LGMD 2B。除内收肌(F=5.239,P=0.028)、半膜肌(F=6.703,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