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92 | 下载108

目的 评价新型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在儿童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使用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患儿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4~12岁,平均7.8岁.Risser征均为0级.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单胸弯3例,单胸腰弯或腰弯6例,双胸弯1例.入院时冠状位Cobb角38°~85°,平均66.8°;矢状位Cobb角38°~66°,平均45.5°;坐高36~64 cm,平均48.6 cm.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冠状位、矢状位Cobb角及其矫正率、坐高、躯干偏移、双肩高度差、植骨融合情况、矫正丢失率和并发症,重点在身高和发育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冠状位Cobb角17°~39°,平均28°,矫正率为48%~65%,平均为52%.术后矢状位Cobb角25°~39°,平均31°,坐高46~70 cm,平均56.8 cm.全部病例随访12~44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期间矫正角度丢失率<5%,坐高平均增加2 cm,3例出现矫形棒尾端皮肤感染,均予以局部换药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肩部失平衡,余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 新型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脊柱侧凸的初步临床疗效证实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文军;薛静波;晏怡果;左建宏;姚女兆;王程;王麓山;李学林;欧阳智华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3 年 3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92 | 下载:108
作者:
王文军;薛静波;晏怡果;左建宏;姚女兆;王程;王麓山;李学林;欧阳智华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2013 年 33卷 2期
标签:
脊柱侧凸 儿童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Scoliosis Child Spinal fusion Internal fixators
目的 评价新型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在儿童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使用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患儿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4~12岁,平均7.8岁.Risser征均为0级.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单胸弯3例,单胸腰弯或腰弯6例,双胸弯1例.入院时冠状位Cobb角38°~85°,平均66.8°;矢状位Cobb角38°~66°,平均45.5°;坐高36~64 cm,平均48.6 cm.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冠状位、矢状位Cobb角及其矫正率、坐高、躯干偏移、双肩高度差、植骨融合情况、矫正丢失率和并发症,重点在身高和发育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冠状位Cobb角17°~39°,平均28°,矫正率为48%~65%,平均为52%.术后矢状位Cobb角25°~39°,平均31°,坐高46~70 cm,平均56.8 cm.全部病例随访12~44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期间矫正角度丢失率<5%,坐高平均增加2 cm,3例出现矫形棒尾端皮肤感染,均予以局部换药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肩部失平衡,余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 新型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脊柱侧凸的初步临床疗效证实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