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69 | 下载470

目的 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关节面骨折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1月30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其中45例CT图像缺失或不兼容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PACS)系统予排除,共纳入264例患者资料.确定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并测量其骨折线的轴向角度、受累面积、矢状位角度、骨折块高度及移位程度等形态学参数.结果 在264例胫骨平台骨折中,共检测到39例胫骨平台骨折存在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为14.8%(39/264).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31~70岁,平均52岁;左侧17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11例,受伤原因不明4例.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骨折线轴向角度为-43°~62°,平均22°;受累的后外侧骨折块面积占整个胫骨平台面积的8%~32%,平均14.1%;后外侧平台骨折块的矢状位角度为58°~97°,平均76°,提示该骨折块在垂直剪切应力下易发生移位;后外侧骨折块的高度为18~42 mm,平均28 mm;后外侧髁骨折块平均移位2~19 mm,平均10.48 mm.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发生率为14.8%;胫骨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且矢状位角度较大,

作者:高翔;李杭;郑强;冯刚;李建兵;潘志军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4 年 34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69 | 下载:470
作者:
高翔;李杭;郑强;冯刚;李建兵;潘志军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2014 年 34卷 7期
标签:
胫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Tibial fractures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目的 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关节面骨折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1月30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其中45例CT图像缺失或不兼容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PACS)系统予排除,共纳入264例患者资料.确定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并测量其骨折线的轴向角度、受累面积、矢状位角度、骨折块高度及移位程度等形态学参数.结果 在264例胫骨平台骨折中,共检测到39例胫骨平台骨折存在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为14.8%(39/264).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31~70岁,平均52岁;左侧17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11例,受伤原因不明4例.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骨折线轴向角度为-43°~62°,平均22°;受累的后外侧骨折块面积占整个胫骨平台面积的8%~32%,平均14.1%;后外侧平台骨折块的矢状位角度为58°~97°,平均76°,提示该骨折块在垂直剪切应力下易发生移位;后外侧骨折块的高度为18~42 mm,平均28 mm;后外侧髁骨折块平均移位2~19 mm,平均10.48 mm.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发生率为14.8%;胫骨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且矢状位角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