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0 | 下载384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32例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22~59岁,平均41.8岁.术前均行颈椎张口位及侧位X线片、CT及MR检查.不稳定性寰椎骨折17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合并枢椎骨折15例,其中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表现,ASIA分级为D级5例、C级1例.32例患者接受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术后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均行过屈、过伸位X线片和三维CT检查观察寰枢椎复位、融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寰椎侧块移位程度(lateral mass distance,LMD)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疗效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与寰枢椎骨性融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6.9个月.术前颈枕区VAS评分平均为(5.0土1.4)分,末次随访时(1.0土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术前D级5例中4例恢复至E级、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C级1例恢复至D级.术后X线片和CT均示复位满意,术前ADI平均为(4.6±1.2) mm,末次随访时为(2.4±1.0) mm;术前LMD平均为(5.6±2.2) mm,末次随访时为(1.2±1.0) mm,差异均有

作者:蒋伟宇;马维虎;赵刘军;顾勇杰;胡旭栋;于亮;李国庆;阮超越;洪锦炯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5 年 35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0 | 下载:384
作者:
蒋伟宇;马维虎;赵刘军;顾勇杰;胡旭栋;于亮;李国庆;阮超越;洪锦炯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2015 年 35卷 5期
标签:
颈寰椎 脊柱骨折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 Cervical atlas Spinal fractures Atlanto-axial joint Joint instability Spinal fusion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32例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22~59岁,平均41.8岁.术前均行颈椎张口位及侧位X线片、CT及MR检查.不稳定性寰椎骨折17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合并枢椎骨折15例,其中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表现,ASIA分级为D级5例、C级1例.32例患者接受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术后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均行过屈、过伸位X线片和三维CT检查观察寰枢椎复位、融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寰椎侧块移位程度(lateral mass distance,LMD)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疗效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与寰枢椎骨性融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6.9个月.术前颈枕区VAS评分平均为(5.0土1.4)分,末次随访时(1.0土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术前D级5例中4例恢复至E级、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C级1例恢复至D级.术后X线片和CT均示复位满意,术前ADI平均为(4.6±1.2) mm,末次随访时为(2.4±1.0) mm;术前LMD平均为(5.6±2.2) mm,末次随访时为(1.2±1.0) mm,差异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