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0 | 下载0

目的尝试用抗体工程技术研制乙型肝炎导向干扰素。方法利用PCR技术进行体外重组,将α-2b干扰素(IFN-α2b)基因分别与抗-HBsAg人源抗体的轻链及重链Fd基因融合,IFN-α2b基因位于融合基因的3'端,为避免干扰素结构域与抗体结构域在空间上互相影响,在二者之间引入一条15个氨基酸的柔性短肽。分别构建上述融合肽链的CHO表达质粒(轻链-IFN表达质粒pLIC以pcDNA3.1(+)为载体,重链Fd-IFN表达质粒pFID以pCdhfr1为载体),表达质粒以下述三种组合转染CHO(dhfr-)细胞:I, pLIC + pHFD; II, pLIC + pFID; III, pLFC + pFID。其中pLFC为抗-HBsAg轻链全长表达质粒,pHFD为抗-HBsAg重链全长表达质粒。结果 I组和II组上清液具有干扰素活性,但仅I组具有HBsAg结合活性。结论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成功地在CHO细胞中表达了具有HBsAg结合能力的融合干扰素分子。

作者:童贻刚;王海涛;徐静;付玲;于长明;刘国奇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1 年 9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0 | 下载:0
作者:
童贻刚;王海涛;徐静;付玲;于长明;刘国奇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1 年 9卷 2期
标签:
干扰素抗体工程基因表达
目的尝试用抗体工程技术研制乙型肝炎导向干扰素。方法利用PCR技术进行体外重组,将α-2b干扰素(IFN-α2b)基因分别与抗-HBsAg人源抗体的轻链及重链Fd基因融合,IFN-α2b基因位于融合基因的3'端,为避免干扰素结构域与抗体结构域在空间上互相影响,在二者之间引入一条15个氨基酸的柔性短肽。分别构建上述融合肽链的CHO表达质粒(轻链-IFN表达质粒pLIC以pcDNA3.1(+)为载体,重链Fd-IFN表达质粒pFID以pCdhfr1为载体),表达质粒以下述三种组合转染CHO(dhfr-)细胞:I, pLIC + pHFD; II, pLIC + pFID; III, pLFC + pFID。其中pLFC为抗-HBsAg轻链全长表达质粒,pHFD为抗-HBsAg重链全长表达质粒。结果 I组和II组上清液具有干扰素活性,但仅I组具有HBsAg结合活性。结论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成功地在CHO细胞中表达了具有HBsAg结合能力的融合干扰素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