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32 | 下载84

目的 了解Tela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利巴韦林对基因Ⅰ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外2009-2011年发表的Telaprevir、Peg-IFN α及利巴韦林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合并效应值和异质性相关因素分析.共收集相关文献6篇,累计病例2677例.其中,Telaprevir、Peg-IFN α、利巴韦林治疗组(TPR组)1850例,干扰素α、利巴韦林治疗组(PR组)827例.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OR值或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采用基于x2检验的Q检验法分析各研究的组间异质性.通过去除任意一个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结果 1850例TPR组患者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者1041例,占56.3%;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者1235例,占66.8%;复发率为12.1%(176/1460).827例PR组患者中,获得RVR者58例,占7.0%;获得SVR者296例,占35.8%;复发率为32.3% (145/449).TPR组RVR、SVR均明显高于PR组(合并OR值分别为29.83和3.97,95% CI分别为16.16 ~ 55.05和2.58 ~ 6.11,P值均<0.01),复发率明显低于PR组(合并RR值为0.36,95% CI为0.24 ~ 0.56,P<0.01).结论 Telaprevir联合Peg-IFNα、利巴韦林治疗对HCV基因Ⅰ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显著,但要注

作者:闫书山;徐栋花;张鹏军;殷杰;王平;王轩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年 21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32 | 下载:84
作者:
闫书山;徐栋花;张鹏军;殷杰;王平;王轩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年 21卷 7期
标签:
肝炎,丙型,慢性 治疗 干扰素α 利巴韦林 荟萃分析 Telaprevir Hepatitis C,chronic Therapy Interferon alpha Ribavirin Meta analysis Telaprevir
目的 了解Tela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利巴韦林对基因Ⅰ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外2009-2011年发表的Telaprevir、Peg-IFN α及利巴韦林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合并效应值和异质性相关因素分析.共收集相关文献6篇,累计病例2677例.其中,Telaprevir、Peg-IFN α、利巴韦林治疗组(TPR组)1850例,干扰素α、利巴韦林治疗组(PR组)827例.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OR值或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采用基于x2检验的Q检验法分析各研究的组间异质性.通过去除任意一个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结果 1850例TPR组患者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者1041例,占56.3%;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者1235例,占66.8%;复发率为12.1%(176/1460).827例PR组患者中,获得RVR者58例,占7.0%;获得SVR者296例,占35.8%;复发率为32.3% (145/449).TPR组RVR、SVR均明显高于PR组(合并OR值分别为29.83和3.97,95% CI分别为16.16 ~ 55.05和2.58 ~ 6.11,P值均<0.01),复发率明显低于PR组(合并RR值为0.36,95% CI为0.24 ~ 0.56,P<0.01).结论 Telaprevir联合Peg-IFNα、利巴韦林治疗对HCV基因Ⅰ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显著,但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