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59 | 下载795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2009年9—12月在北京市招募31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单次给予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57例,年龄21~83岁,平均53岁,给予利奈唑胺600 mg/12 h静脉滴注或口服至少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胺血浆浓度,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利奈唑胺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采用Phonex NLME 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为开放、无对照、前瞻性平行研究.结果 健康志愿者单次给予利奈唑胺,其基础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二房室线性消除模型;群体典型值为:中央室分布容积为29.66 L,外周室分布容积为22.22 L,中央室清除率为7.99 L/h,外周室清除率为101.28 L/h;体重与其均值每相差1 kg时外周室分布容积改变0.62 L.感染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达稳态时,其基础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房室线性消除模型;群体典型值的表观分布容积为38.85 L,表观清除率为4.71 L/h;体重与其均值每相差1 kg,分布容积改变0.79 L,清除率改变0.04 L/h;年龄与其均值每相差1岁,清除率改变-0.05 L/h.结论 中国人群利奈唑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单次给药时为二房室线性模型,体重与表观分布容积呈线性正相关;多次给药时为一房

作者:张雷;白楠;刘又宁;王睿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年 39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59 | 下载:795
作者:
张雷;白楠;刘又宁;王睿
来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年 39卷 12期
标签:
人口群体 药代动力学 利奈唑胺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Population groups Pharmacokinetics Linezolid Non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ing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2009年9—12月在北京市招募31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单次给予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57例,年龄21~83岁,平均53岁,给予利奈唑胺600 mg/12 h静脉滴注或口服至少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胺血浆浓度,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利奈唑胺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采用Phonex NLME 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为开放、无对照、前瞻性平行研究.结果 健康志愿者单次给予利奈唑胺,其基础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二房室线性消除模型;群体典型值为:中央室分布容积为29.66 L,外周室分布容积为22.22 L,中央室清除率为7.99 L/h,外周室清除率为101.28 L/h;体重与其均值每相差1 kg时外周室分布容积改变0.62 L.感染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达稳态时,其基础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房室线性消除模型;群体典型值的表观分布容积为38.85 L,表观清除率为4.71 L/h;体重与其均值每相差1 kg,分布容积改变0.79 L,清除率改变0.04 L/h;年龄与其均值每相差1岁,清除率改变-0.05 L/h.结论 中国人群利奈唑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单次给药时为二房室线性模型,体重与表观分布容积呈线性正相关;多次给药时为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