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3 | 下载238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水平与总死亡及不同死因死亡的关系. 方法 1982~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10组人群中(年龄35~59岁)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对研究对象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30 560人(男性15 723人,女性14 837人)随访至1999~2000年,登记各种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平均15.2年的随访中,共死亡3 212例,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共死亡676例,恶性肿瘤死亡1 281例,其他原因死亡1 255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估计低BMI组(BMI<18.5)、正常BMI组(BMI为18.5~23.9)、超重组(BMI为24~27.9)和肥胖组(BMI≥28)总死亡的相对危险分别为1.21,1.00,0.91,1.12, 呈"U"形关系,当同时剔除前5年死亡病例及吸烟者后,低BMI组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而肥胖组增加,正常BMI组的相对危险最小.随着BMI水平的上升,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相对危险增加,恶性肿瘤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其他原因死亡的相对危险与BMI水平呈"U"形关系,当剔除早期死亡病例及吸烟者后,这些趋势依然存在.结论 BMI在正常范围内,总死亡的相对危险较低,且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恶性肿瘤死亡及其他原因死亡的综合风险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作者:赵连成;周北凡;武阳丰;李莹;杨军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年 2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3 | 下载:238
作者:
赵连成;周北凡;武阳丰;李莹;杨军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年 23卷 1期
标签:
体重指数 死亡率 前瞻性研究 相对危险度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水平与总死亡及不同死因死亡的关系. 方法 1982~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10组人群中(年龄35~59岁)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对研究对象中无脑卒中、无心肌梗死及无恶性肿瘤史的30 560人(男性15 723人,女性14 837人)随访至1999~2000年,登记各种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平均15.2年的随访中,共死亡3 212例,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共死亡676例,恶性肿瘤死亡1 281例,其他原因死亡1 255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估计低BMI组(BMI<18.5)、正常BMI组(BMI为18.5~23.9)、超重组(BMI为24~27.9)和肥胖组(BMI≥28)总死亡的相对危险分别为1.21,1.00,0.91,1.12, 呈"U"形关系,当同时剔除前5年死亡病例及吸烟者后,低BMI组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而肥胖组增加,正常BMI组的相对危险最小.随着BMI水平的上升,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相对危险增加,恶性肿瘤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其他原因死亡的相对危险与BMI水平呈"U"形关系,当剔除早期死亡病例及吸烟者后,这些趋势依然存在.结论 BMI在正常范围内,总死亡的相对危险较低,且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恶性肿瘤死亡及其他原因死亡的综合风险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