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7 | 下载12

目的提高体外可控性回肠膀胱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距回盲部约20 cm处切取一段回肠,中间部分折叠成N形并缝制成贮尿囊;近端回肠为输入道,近贮尿囊4~5 cm回肠纵形折叠缝合以缩窄管腔;远端8~10 cm回肠从腹壁造瘘口处穿出体外,于造瘘口处取双片梯形皮瓣包绕外露肠管缝制成皮管,构建输出道.将尿液控制器置于皮管外,利用气囊控制排尿.12只犬应用研究后对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此术式治疗. 结果 10只犬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时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150±40)ml,最大充盈压(24.4±5.3)cmH2O.5例患者术后随访3~14个月.术后3个月时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290±80)ml,最大充盈压(36.3±8.2)cmH2O,最大尿流率(20.3±4.7)ml/s,无剩余尿.影像学检查肾脏显影良好,输尿管通畅.尿液控制器气囊充气后无尿液流出,气囊消气后尿线粗. 结论该尿流改道术式可达到体外控尿效果,不必佩戴集尿袋及导尿,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刘修恒;张孝斌;王玲珑;吕胜启;钱辉军;杨嗣星;周江桥;吴天鹏;程帆;张茨

来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年 24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7 | 下载:12
作者:
刘修恒;张孝斌;王玲珑;吕胜启;钱辉军;杨嗣星;周江桥;吴天鹏;程帆;张茨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年 24卷 10期
标签:
尿流改道 体外可控 排尿 回肠代膀胱
目的提高体外可控性回肠膀胱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距回盲部约20 cm处切取一段回肠,中间部分折叠成N形并缝制成贮尿囊;近端回肠为输入道,近贮尿囊4~5 cm回肠纵形折叠缝合以缩窄管腔;远端8~10 cm回肠从腹壁造瘘口处穿出体外,于造瘘口处取双片梯形皮瓣包绕外露肠管缝制成皮管,构建输出道.将尿液控制器置于皮管外,利用气囊控制排尿.12只犬应用研究后对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此术式治疗. 结果 10只犬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时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150±40)ml,最大充盈压(24.4±5.3)cmH2O.5例患者术后随访3~14个月.术后3个月时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290±80)ml,最大充盈压(36.3±8.2)cmH2O,最大尿流率(20.3±4.7)ml/s,无剩余尿.影像学检查肾脏显影良好,输尿管通畅.尿液控制器气囊充气后无尿液流出,气囊消气后尿线粗. 结论该尿流改道术式可达到体外控尿效果,不必佩戴集尿袋及导尿,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