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64

目的探讨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及形成机理. 方法对20例膀胱全切、W 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评估,包括填写排尿情况问卷、尿流率、剩余尿测定、代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和静态尿道压力描记,同时行膀胱造影、泌尿系B超、肾功能检查和IVU. 结果 20例患者中,白天尿失禁2例,夜间尿失禁6 例.代膀胱最大容量(492.9±177.8)ml ,充盈期最大压力(32.1±8.6) cm H2O.尿流曲线呈持续型12例,呈间歇型8例.持续型最大尿流率为(14.9±2.5)ml/s,间歇型为(7.7±2.8)ml/s,代膀胱容量分别为(409.0±96.1)ml和(622.1±197.7)ml,剩余尿量分别为(9.2±11.8)ml和(69.0±38.4)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尿道造影提示:持续尿流型代膀胱颈口呈漏斗型,排尿时开放良好;而间歇尿流型代膀胱颈口不呈漏斗型或排尿时颈口开放欠佳. 结论 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有较好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并发症低;排尿时存在持续型尿流和间歇型尿流两种形式,具有各自的尿动力学特点;其形成机理主要与代膀胱颈口形状和开放程度相关.

作者:金晓东;金百冶;蔡松良;沈周俊;何文桂;楼国光;张志根

来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5 年 26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64
作者:
金晓东;金百冶;蔡松良;沈周俊;何文桂;楼国光;张志根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5 年 26卷 4期
标签:
尿动力学 尿流改道术 膀胱肿瘤
目的探讨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及形成机理. 方法对20例膀胱全切、W 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评估,包括填写排尿情况问卷、尿流率、剩余尿测定、代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和静态尿道压力描记,同时行膀胱造影、泌尿系B超、肾功能检查和IVU. 结果 20例患者中,白天尿失禁2例,夜间尿失禁6 例.代膀胱最大容量(492.9±177.8)ml ,充盈期最大压力(32.1±8.6) cm H2O.尿流曲线呈持续型12例,呈间歇型8例.持续型最大尿流率为(14.9±2.5)ml/s,间歇型为(7.7±2.8)ml/s,代膀胱容量分别为(409.0±96.1)ml和(622.1±197.7)ml,剩余尿量分别为(9.2±11.8)ml和(69.0±38.4)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尿道造影提示:持续尿流型代膀胱颈口呈漏斗型,排尿时开放良好;而间歇尿流型代膀胱颈口不呈漏斗型或排尿时颈口开放欠佳. 结论 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有较好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并发症低;排尿时存在持续型尿流和间歇型尿流两种形式,具有各自的尿动力学特点;其形成机理主要与代膀胱颈口形状和开放程度相关.